前 言
尝试完整把握事物的原貌,就如同一些专门领域中的深入研究工作,看似徒劳,但自有它们的价值。
尽管可能徒劳无功,但描绘出人类历史上的动物的完整图景,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而写作这本书也是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目前还没有一部学术著作能够将人类历史上的动物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起来,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渗透在许多出人意料的学科范畴内,而且数量越来越多。为此,我尝试着对“人类文化中对动物印象的表达”进行历史性的、体系化的论述,并研究这些表达是如何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改变的。
我使用“动物观察”这一概念,来描述动物在各种人类文化文本中是如何被表现(再现)的,包括视觉影像上的和文字叙述上的。由于“表现”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含义,这里说明一下我在书中提到的观察动物的方式,包括:描画、图示、画像、外观、外表、图标、图片、肖像画、绘画、素描、雕刻、速写、摄影、快照、图像、映射、阴影、剪影、戏剧、谐仿(恶搞)、模仿、演绎、人格化、心理形象、印象、概念、幻象、说明、记述、阐述、详述、朗诵和展示。
在这么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对我深有启发的文化表达,在这本书里都有提到。但正如约翰•伯格所说,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会受到自身知识和信仰的影响,而我所关注的,也必然被我的背景与兴趣所限定。比如,有些动物会被用来指代特定的性别、种族、阶级,尤其是用来描述与传统社会价值观相悖的“耻辱”(对于女性来说,这些传统价值指的是性约束)。当呈现这些表达时,我的社会学家属性就占了上风。长久以来对影像的兴趣,驱使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实地寻找那些曾经在历史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多年前,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时,曾参加过一门西方文明史课程,其中有关“洞穴艺术”的单元让我开始关注史前岩画中的动物;当时我对生态与环境的兴趣日益浓厚,还收集了许多关于鼠疫和狂犬病大暴发的资料;并且为撰写一篇有关“在狩猎摄影中拍摄动物尸体”的文章时,我又接触到了17世纪有关死亡动物肖像画的文献。唉,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令我曾经不得不将目光集中在西方世界的文化表达,而错过了众多非西方世界中的但至关重要的动物故事,也让我局限于西方历史观,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其中有些仅与动物的主题略微沾边,比如黑死病、静物画,以及一种巴伐利亚传统的装饰链(Charivari),但我的视角由此得到拓展,变得更加多元。当然,本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学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点所撰写的关于动物的重要专著,例如18世纪、19世纪法国的一系列对动物深入研究的成果,以及英国历史上(包括现代早期、1500年至1800年的300年,维多利亚时期,以及20世纪早期)众多的研究著作。另外,我还非常感激埃丝特•科恩对中世纪仪式及游行中动物的研究,斯科特•沙利文的《荷兰猎物画》,保罗•巴恩与让•韦尔蒂在旧石器时代艺术领域的研究、朱丽叶•克拉顿-布罗克的《驯化动物史》,以及埃里克•巴拉泰和伊丽莎白•阿杜安-菲吉耶的《动物园的历史》。本书是一本厚重的文献集,这种写作风格近年来并不流行。我援引文献的嗜好不仅是出于对学术传统的坚持,也是为了避免林恩•怀特所哀叹之事发生――他曾抱怨有些学者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引用次数便不再提及资料来源。
最后,我衷心感谢家人和同事给我的帮助和鼓励,特别是托马斯•迪茨,亚当•亨利,亚历山德拉•卡洛弗,丽贝卡•琼斯,埃米•菲茨杰拉德,达尔文,贝利和玛吉。我借用布鲁诺•拉图尔的这句话送给你们:
每一百本评论、争辩、注释的书中,只有一本是客观描述。
琳达•亨利•卡洛夫
东兰辛,密歇根州
2006年4月
前 言
第1章 史前时期,公元前 5000 年以前
新的关系
第2章 古典时期,公元前 5000—公元 500 年
未被征服的自然,城市与战争
驯化
狩猎
大型屠杀
动物园和外来动物
第3章 中世纪,公元 500—1400 年
关系的改变
动物、道德和性
动物和被贬低的人类
驯化
动物、人类和瘟疫
狩猎
恐惧
公共游行和仪式
动物审判
娱乐
中世纪的动物园
第4章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 1400—1600 年
死亡、疾病和死掉的动物
狩猎
社会混乱和动物屠杀
动物虐斗
有关动物虐斗的文化分析
典礼和宗教仪式
号角、男子气和荣誉
对动物福利的关注
第5章 启蒙时代,公元 1600—1800 年
死亡动物肖像画
活体动物肖像画
仪式化的动物屠杀
娱乐性的动物展览
外来动物和宠物
狗和狂犬病
教育性的展览
反对虐待动物的呼声日益高涨
直面虐待动物行为
第6章 现代,公元 1800—2000 年
狗拉小车、狂犬病和性
博物学与狩猎
狩猎活动的盛况
动物园景观
动物主题公园
作为仪式的斗牛活动
后现代动物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