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新华正音词典 平装新华系列辞书

分享到:

定价:¥29.00

  • 编者:
  • 出版时间:2002年04月
  • 版次:1印次:12页数:263页
  • 开本:32
  • ISBN:978-7-100-03412-8
  • 主题词:新华正音词典
  • 人气:1022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我馆出版的《新华字典》是一部早有定评、影响很大的语文工具书。但限于篇幅,它不可能把日常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一一交代得十分周详。随着全社会对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产生了围绕着《新华字典》编写出版系列语文工具书的想法。
    这些工具书都以《新华字典》为基础,在语言文字的某一方面进一步开拓扩展,加深加宽,作为《新华字典》的补充。已确定的第一批书目有《新华写字字典》《新华正音词典》《新华拼写词典》等。
    编写新华系列字词典是一种尝试。限于学力和经验,工作中会有粗疏和不当的地方,敬请方家和广大读者指正。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显示全部后记

    在我二十多年的“词典生涯”里,脑子里转得最多的一个字眼儿就是“规范”。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说起语言的规范,首当其冲的就是语音的规范。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别人看来,具有说好普通话(特别是掌握好普通话语音)的“天然优势”,处理词的读音时,我的意见有时会受到较多的重视。其实,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不等于每一个字都以北京话的读音为标准。据我所知,有不少字北京人的习惯读音就不合于普通话。轻声、儿化是北京话中重要的语音现象,对于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轻声和儿化又是方言地区人们学习普通话最感困难的地方。因此,我常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之外,应该有一部专门规范语音的词典,描述普通话的语音,把掌握普通话语音的一些难点讲清楚,把普通话语音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告诉给读者。2000年夏天,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主任周洪波同志建议由我主持编写一本正音词典,理由看上去相当充分——因为我正在负责组织《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工作,拟议中编写的正音词典在字词读音的处理上应该与《现汉》这部权威性的规范型词典保持一致。语言所所长沈家煊同志也支持这件事。于是我把这项工作应承下来。
    2000年6月21日编写组正式成立。在这之前,我曾设想过编写班子成员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北京方言背景,二是要有语言学功底。应该说,编写组的组成情况超过了我的期望值。编写组成员不但符合上面说的条件,而且还具备其他有利因素。宋欣桥、金惠淑、史定国三位同志都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宋欣桥是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首席)主讲教师,金惠淑、史定国是普通话轻声儿化词课题组主要成员。他们从事的工作与普通话正音有直接关系,是参加正音词典编写的最佳人选。而且,他们中间有的同志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编写工作,他们加盟正音词典编写组,使正音词典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得到保证。编写组的另一位成员,同时也是本书责任编辑的马志伟同志一直热心推广普通话事业,曾编著《汉语普通话正音字典》,他的努力工作确保了正音词典编写出版任务的如期完成。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包括制订体例,分别编写异读词正音、轻声词、儿化词三部分初稿,合成全稿并进行后期加工,最后组织人编写“知识窗”,现在终于把一本《新华正音词典》呈献给了读者。我们的编写工作得到了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语音室、方言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本词典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许多专家的著述,限于词典体例,未能一一注明出处,敬请谅解,并在这里一并致谢。我们希望这本词典能够在正音方面对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继续修订,使这本词典日臻完善。
                                                                  晁继周
                                                     2001年12月1日于北京华威西里墨雪斋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正文部分和有关语音的“知识窗”。正文部分是按[正音][轻声][儿化]三项进行收词、注音及简单解释。共收词约三千五百条。知识窗部分按“言论”“知识”“趣读”“注音”“逸闻”“故事”分为六类,共400余条,穿插在正文空白处。

显示全部目 录

     凡例
     语音规范8问(代前言)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知识窗索引
     词典正文
     附录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符号对照表
     后记